欢迎访问白银人大官网,今天是:

白银人大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建议扫描(上)

阅读量: 次 【字体: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年03月21日

胸怀“国之大者”,坚守为民情怀。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甘肃代表团共提出议案2件,建议188件。这些议案建议聚焦高质量发展、聚焦全省中心大局、聚焦群众期待期盼,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01支持天水市发展壮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李强总理在浙江调研时指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协同攻关,提高自主可控水平”。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数字产业的重要基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全国多地出台“强芯”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集成电路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甘肃天水是全国老工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早、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广阔,先后被列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发展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一是科技创新基础较为扎实。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集成电路链主企业1家,省级企业创新联合体、技术中心、半导体器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9家。特别是去年以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华天电子集团、省内相关高校和天水职业院校联合共建,吸纳国内相关高校共同参与的天水高等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龙头企业发展潜力较大。华天电子集团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第二、全球第六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早开发生产数字集成电路与新型半导体器件的骨干企业,是目前甘肃省唯一一家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企业。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集高速冷冲压、光学蚀刻两种工艺为一体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生产企业,目前已迈入国内引线框架企业前三强。三是资源要素具有比较优势。天水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1℃ 左右,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非常适宜集成电路封测企业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同时,天水市常住人口296万,劳动力资源丰富,是西北电网交换枢纽,在用工、用电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因素影响,半导体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市场需求疲软,行业库存较高,天水市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发展也遇到了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突出表现为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协作配套不紧密、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科技研发实力还需大力提升等等。为此,天水市立足国家所需、天水所能、未来所向,抢抓“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明确提出打造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聚集区目标,制定出台《建设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聚集区实施方案》,牵头组建“甘肃省集成电路制造材料创新联合体”,高规格举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与产教融合高峰论坛,着力培育壮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目前,已形成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为核心,以芯片制造、电子元器件、引线框架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集成电路年封装能力达600亿块、测试能力达300亿块。但客观地看,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较,天水还不具备产业集群优势和上下游配套优势,更没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撑,难以帮助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研实力、丰富产品链条,急需国家层面从产业战略布局的高度给予支持。

代表们建议——

将天水市纳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布局,在规划、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引导集成电路封测上下游产业链向天水延伸布局,支持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分别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封测制造龙头企业、西部地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骨干企业、国内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生产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产业链其他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支持天水打造集成电路千亿级产业集群。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发改投资〔2023〕1004号)中关于“设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每年选择20个民间投资增速快、占比高、活力强、措施实的地级市(区)予以支持”的有关要求,对天水华天电子集成电路多芯片封装扩大规模等项目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支持。

在天水布局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天水市乃至甘肃省产业核心竞争力。

02将甘肃省酒泉市列入国家第二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2022年6月,酒泉市被评选为甘肃省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通过编制《酒泉市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方案》,出台《酒泉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鼓励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对认定企业从财政、金融、土地、信用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带动性,建成7个省市级经济开发区和25个产业发展园区,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截至目前,甘肃飞翔建设集团成功入选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大禹节水集团、甘肃巨龙供销集团、酒泉奥凯种子机械、玉门市联诚易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同时认定10家企业为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涉及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文化旅游等6个产业方向,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优质企业开辟战略性校外实训基地169个;建成新能源、机械制造、化工等校内实训基地(中心)10个、实训室(实训车间)93个。现有教职工612人,在校学生11410人,建有甘肃省光伏发电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能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甘肃省太阳能光电应用行业技术中心,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3个,市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1个。

酒泉经开区先后被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认定为“酒泉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装备制造)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入驻企事业单位770家(其中工业企业225家),个体工商户760家,年产值近2000亿元,带动就业2.8万人。初步形成了以金风科技、中材叶片等为龙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以大禹节水、奥凯种机为龙头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以祁连山药业、大得利制药为龙头的生化制药产业,以闽发建材、酒嘉国际物流为龙头的商贸物流6大支柱产业。

代表们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国家第二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申报中,充分考虑酒泉市产教融合发展优势和建设甘肃省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任务,将甘肃省酒泉市列入国家第二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03加强科技创新东西部协作

“十四五”时期,世界科技创新呈现新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也在与时俱进。2023年,甘肃省提出实施“四强”行动,其中关键一项就是“ 强科技”,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工作安排部署的具体举措。近年来,酒泉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生产总值连续保持高位增长,但创新供给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矛盾、改革配套与创新活力亟需释放的矛盾、科技资源与科技创新任务紧迫的矛盾依然突出,科技创新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化缘要不来,花钱买不来,市场换不来,强化科技创新的高水平供给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的堵点和梗阻,才能为服务保障国家大战略扫除障碍、贡献力量。

代表们建议——

进一步深化跨区域科技合作,健全东西部科技合作体系,加强技术转移合作,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和高效集聚。不断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加强与西部地区交流合作,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鼓励支持东西部省市推进技术合作,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共同实施一批科研项目。支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在西部地区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并开展贷款风险补偿和绩效奖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

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01稳定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标准

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自2017年整合建立以来,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普通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稳定在72%左右,低收入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稳定在89%左右,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为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防止因病返贫致贫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制度保障作用。

近年来,随着各项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稳健运行,国家对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至2023年,财政补助标准人均由450元提高至640元,年均增长率6.05%,有力支持了我省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健康运行。但在同期,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也在逐年上涨,2017年至2023年,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由150元增加至350元,年均增长率15.17%,个人缴费标准年均增长率高出财政补助标准年均增长率9.12个百分点。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比较来看,2017年至2022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076元增长至12165元,年均增长率8.4%,医保个人缴费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85%、1.98%、2.26%、2.41%、2.44%、2.63%,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个人缴费标准年均增长率高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6.77个百分点。从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结构来看,2018年至2023年,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比例分别为2.72∶1、2.36∶1、2.2∶1、2.07∶1、1.91∶1、1.74∶1,财政补助占筹资标准的比重逐年降低。从参保缴费情况来看,近3年来,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逐年下降,每年减少约9万多人。其中有外出人口逐年增加的因素,但是个人缴费标准连年上涨加重了参保群众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以2023年个人缴费标准为例,一个5口之家缴费就达到1900元,加之受疫情影响家庭收入减少,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参保缴费负担较重。

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比上年下降了2517万人。

为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代表们建议——

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减缓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的增长幅度,以3~5年左右为一个周期稳定个人缴费标准,逐步建立可预期的筹资机制。同时,将城乡居民参保筹资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稳定社会预期,提高群众参保积极性。

02修改《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1978年5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对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以及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中的老年工人和因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退休、退职做出了制度性安排,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暂行办法》实施46年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暂行办法》中规定的相关内容已经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相适应,需要及时作出必要修改和完善。特别是其中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政策规定,这是计划经济时期对从事艰苦岗位工作职工实行的一种事后补偿政策,与计划经济时期公有制经济成分占绝对主导地位和“单位保障”的特点是相适应的,在当时劳动保护手段不健全、就业渠道不很畅通的情况下,对职工的身体健康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改革,民营企业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但是,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现阶段民营企业不能和国有、国有控股企业一样享受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由国有企业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及其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要求同等享受提前退休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反响比较激烈、反复信访上访等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部署要求,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代表们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尽快修改《暂行办法》,调整有关政策,建立与当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养老机制转变等实际情况相适应,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03调整甘肃省临夏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执行区类标准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及少数民族地区,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海拔在1563米~4585米之间,州内地形复杂,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地理条件独特,自然条件艰苦。

自2006年开展新一轮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全州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政策规定,新的工资制度入轨平稳,运行正常,各项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全州薪酬水平整体较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待遇较差,全州现行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执行区类为二至四类区,其中临夏市、永靖县执行二类,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广河县执行三类,东乡县、积石山县执行四类。由于受财政收入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与东部发达地区甚至与同属民族地区的周边甘南州、青海省海东市相比,全州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14个市州和全国30个自治州末位。2023年,全州上半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641元和4817元,位居全省第14位和第13位。

代表们建议——

人社部在制定政策时适当考虑临夏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活成本较高、人才流失严重等因素,给予特殊的倾斜和照顾,调整辖区内各县(市)艰苦边远地区类别,将原二类的临夏市、永靖县提高到三类,原三类的临夏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提高到四类,原四类的东乡县、积石山县提高到五类,从而提高相应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逐步缩小临夏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聚焦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1提高甘肃省造林绿化投资标准

甘肃地处黄河、长江上游,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十四五”以来,甘肃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保护修复,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38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森林资源总量较少、分布不均,全省普遍缺林少绿的现状没有改变,需要开展国土绿化的面积仍然很大。随着国土绿化的持续推进,植树造林现场不断向深山远山、交通不便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推进,造林成本提高,管护难度增大。全省造林绿化主要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困难,未安排造林绿化专项资金,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营造林投资标准偏低,无法满足新时代全省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代表们建议——

加大支持力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国家储备林项目、国土绿化示范试点项目中给予甘肃倾斜支持。

提高投资标准。国家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安排我省人工造乔木林投资标准为900元/亩,远低于我省人工造林1500元~2000元/亩的实际需求。建议充分考虑各省工作实际,实行差异化补助,提高甘肃省造林投资标准。

配套管护资金。甘肃省河西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不足200毫米,造林成活3年后,仍需定期浇水、抚育管护。如武威市是全国荒漠化、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雨量仅为212毫米,特别是民勤县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10毫米,蒸发量高达2644毫米,无霜期年平均152天,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造林成活难度大,以营造梭梭林为例,每年每亩需抚育管护费用450元。目前,国家对新造林地没有安排相应管护经费,造林成果巩固困难。建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大造林管护经费投入,设立营造林专项管护资金。

02加快实施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引大延伸增效工程)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格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重要区域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流域包括甘肃省武威、金昌、张掖和白银四市九县(区),面积4.16万平方公里。其中,武威属区占总面积的80%,人均占有水资源约700立方米,仅为全省的1/2、全国的1/3,境内流域下游的民勤绿洲更是阻隔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合拢的前沿阵地,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特别要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甘肃时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石羊河流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祁连山雪线不断上移,河流来水持续减少,资源型缺水严重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2023年武威市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均值比偏少四成,部分河流干涸断流,水库见底,作物受旱态势明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09.12万亩。同时,作为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前沿阵地,灌溉和生态用水保障难度大。

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特别是“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3月,甘肃省政府印发《甘肃省水安全保障规划》,提出实施引大延伸增效工程。工程拟从引大入秦工程总干渠渠首取水,通过长隧洞输水,规划年引水量3.02亿立方米,全程自流。调水线路均在武威市境内实施,不存在跨行政区域和生态红线制约问题。该工程是构建国家骨干水网贯通黄河流域与河西内陆河流域的重大基础性工程,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先导性工程项目,也是战略性应对祁连山冰川融雪加剧造成河西内陆河水资源演变风险威胁武威市生存发展严峻形势的迫切之举,将有力促进区域水资源优化调配和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有效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从根本上保障粮食安全、西部生态安全和“一带一路”通道安全,保障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工程已列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3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的《甘肃省水网建设规划》,将该工程列为甘肃省“四横一纵”水网中唯一“一纵”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和首纵试验段。目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建设征地移民、资金筹措等相关专题报告编制完成,甘肃省水利厅组织进行了技术讨论,并按照省级技术讨论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代表们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将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引大延伸增效工程)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清单,在大通河分水方案中解决工程调水指标,并在黄河“八七”分水方案调整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量调配中增加工程用水指标。

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记者:瞿杜熙昕